在国际形势变乱交织的背景下,中国作为“理想、安全、有为”的跨国投资目的地,是众多跨国公司“确定性的绿洲和投资热土”。“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无可替代。”“投资中国就是投资长期确定性。”……在第三届链博会上,多家跨国公司高管重申中国供应链的不可替代性,并明确表示将加大在华投入,深耕中国市场。
尽管地缘政治也在影响松下的全球产供链布局,但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集团中国东北亚总代表本间哲朗强调,松下始终重视中国市场,重视与中国供应商和中国创新企业的协同发展。近年来,松下已相继将新加坡冰箱压缩机工厂和马来西亚压缩机工厂的产能转移到无锡,将泰国真空隔热板生产产能转移到重庆。这既是松下对RCEP框架下深化区域产供链协同效应的前瞻布局,更体现了其对中国供应链韧性与效率的再次认可。
“如今的中国不仅是制造大国、市场大国,更是工程师大国和创新大国。”本间哲朗表示,中国安全稳定、畅通高效的产供链体系,高素质的工程师人才储备以及超大规模市场对新技术的快速接纳能力,均是跨国企业全球战略布局的关键支点,并支撑松下的中国市场战略从“在中国,为中国” 转向“在中国,为全球”。在中国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松下在中国的供应商数量已超过6000家。目前,松下中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是日本,空调等诸多家电产品都是在中国研发制造并供向日本市场的。位于上海的松下电器全球采购(中国)有限公司也在为集团于全球的工厂采购中国的零部件和材料。
松下带来首展新品——轨道交通站台门解决方案,其依托松下的核心专利,可兼顾出行安全和候车环境。此项业务并未在日本开展,中国是其全球业务的运营中心,所涉研发和制造环节都在中国进行。目前,该项业务已落地中国内地18个城市的53个项目,并进一步延伸至港澳台地区及印度、埃及、加拿大、德国等国的14个城市。
供应链本土化创新和产业链协同驱动的效果显著。2024财年,松下中国实现了业务规模和利润的双增长,中国业务在集团全球业务的占比和全球利润贡献率分别达24.4%和30%。其中,中国新兴产业发展带动的数据中心和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是这一财年松下中国业绩增长的重点领域。
天丝集团通过数字化手段生动呈现了公司从上游优质原材料采购、中游智能化生产与仓储物流,到下游多元化消费场景创新的全链路实践。
近日,天丝集团红牛饮料(四川)生产基地项目二期新增的2条产线正式投产。天丝集团红牛饮料(四川)生产基地总投资达20亿元,配备了5条生产线,设计年产能达14.4亿罐,是天丝集团迄今在中国落户的投资规模最大、产品产线最多、智能水平最高的生产基地。同时,天丝集团红牛饮料(广西)生产基地项目也在今年正式投产。
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浪潮中,供应链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天丝集团首席供应链官曾知名表示:“中国的供应链网络极具竞争力。它的全面性不仅体现在上下游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高效协作上,还体现在其快速的响应能力和强大的执行力。这不仅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升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我们迅速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供应链策略,以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自1993年在海南建立中国首家红牛工厂以来,天丝集团与中国市场共同成长,见证了中国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近5年来,天丝集团在华投资持续加码,累计投资额达43.6亿元,包括在北京设立中国区总部,在四川和广西新建红牛饮料生产基地,积极发挥链主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
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许馨雄表示:“中国供应链不仅规模庞大,更以其卓越的效率、持续的创新和强大的韧性吸引着全球企业。我们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也看好中国供应链的独特优势。我们期待深化与中国伙伴的合作,充分发挥中国供应链优势,借助红牛品牌的链主影响力,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我们的全球业务。”